2025年,职业教育进入新时代。近年来,职业培训、技能培训领域利好政策频出。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《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意见》明确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地位和方向。同时,国家启动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行动,计划2025年至2027年开展数千万人补贴培训,大力推广“岗位需求+技能培训+技能评估+就业服务”工程模式。规则不断抬头,职业教育从“附加教育”走向“国家战略骨干”。资本市场正在重新评估这条赛道。教育行业流量重心转向职业教育和成人培训,职业培训和成人培训需求成为增长源泉。东方教育、新华教育、移动教育等企业用财报印证了“需求紧”的特征:线下技能培训持续加大,管理培训恢复现金流,学历教育保持稳定。在“在线职业教育”细分领域,海学网近期提交的内容展示了职业培训的另一个侧面——高收入认证平台、高营销投入、人工智能赋能等特色。 谈海学网成立于2010年,一直密切关注中国成人职业培训行业的成长史。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,按2024年收入计算,其是中国第四大在线职业培训机构,同时在建筑施工类别中排名第一,在应急安全类别中排名第二。这两个字段是他们是国家“持证就业”的主体,也是海雪收入的支柱。嗨学的课程体系分为两条主线:“嗨学课堂”针对考试公开市场,提供录音、直播和题库服务;“嗨学课堂”面向考试公开市场,提供录音、直播和题库服务; “精进学院”针对高端用户,提供一对一指导和定制方案。价格区间非常广泛,从几十元的单科入门课程到3万元的全套配套课程。这些课程涵盖了从零基础到高级认证的多层次用户需求。但真正阻碍深度学习的不仅是课程,还有获客和转化的机制。公司建立了自主研发的广告和CRM系统,将社交媒体、电商平台的流量精准转移至自有平台,再通过“体验班+限时优惠”实现转化。招股书显示,2024年其建设课程的注册转化率约为30.5%,营销投资回报率将达到8.9倍。在内容供给方面,海学形成了“双轮驱动”:一方面拥有自建教研团队,负责课程设计、讲师培训和标准交付;另一方面拥有自建教研团队,负责课程设计、讲师培训、标准交付等。另一方面,它与多家“优质工作室”合作开发课程。这种结构既保证了专业性,又可以让学科快速拓展,减少对个别名师的依赖。该公司还通过“数字教育”拓展企业服务,为政府、中产企业和行业协会提供定制培训。目前服务超过130个单位。海雪网商业模式(图片来自:海雪网招股书) 可以说,海雪网的核心竞争力在于“标准化+培训”的融合。fficConversion“一体化”——这使得其不像东方教育那样受到校园扩张的限制,也与项目周期长、扩张缓慢的TOB培训机构无异。但高效的线上模式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:流量依赖决定了其必须持续“烧钱”才能维持增长。和学网的收入连续三年增长,但增速大幅放缓。2022年至2024年,公司收入从4亿元至5.1亿元,三年复合增长率约12%;同期毛利率从78.6%提升至81.6%,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提升至85.8%。但2025年增长质量并不乐观,套件公司营收同比下滑5.5%,禾学课堂板块下滑尽管毛利率持续增长,但这来自于短期节省。这是成本压缩和人工智能替代带来的,而不是实际扩张。与此同时,禾雪的销售和营销成本长期居高不下。由于认证课程生命周期短、复购率低,企业必须不断做广告才能留住学生。值得关注的是其财务结构。禾学账目中存在大量“以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负债”。截至2025年6月末,该负债为15.6亿元,同比增长13%。由于股权估值波动,公司半年录得公允价值损失约1.78亿元。此类非经营项目会导致报告收入大幅波动,并增加投资者财务解释的复杂性。换句话说,禾学的财务是一组典型的“闪亮而脆弱”的数据:毛利润高得惊人,但现金流、费用率和盈利稳定性充满挑战。这造成的是“货币效率”,而不是“货币货币”——增长一旦放缓,风险就会立即显现。在教育行业普遍存在“AI疲劳”的当下,海学的AI布局是为数不多的具有具体应用场景的案例之一。公司将于2024年推出AI学术助理、AI学术助教、AI营销助理三大工具,几乎覆盖教学、教研、销售全链路。学生端嵌入AI学霸助手,提供错误分析、主题演讲和问答支持。已使用超过120万次,减少人工问答量32%。学术助教主要服务于教研侧,负责自动生成课程大纲和题库。 “作业批改”功能将于2024年9月上线,已检查作业超过13000份日期。 AI营销助手通过语音质量检测、语音优化和用户画像,实现自动接入销售团队。从财务角度来看,AI对海学的影响显而易见,可以体现在降低成本上:减少讲师人力、缩短内容创作周期、降低获客成本。长期来看,如果人工智能能够帮助成本销售比持续下降3-5个百分点,禾学的弹性将显着增强。但人工智能并不是万能药。人工智能问答与批改的准确性、教学质量管理机制、数据安全问题可能成为新的风险点。海雪也在招股书中承认,AI的应用“仍处于探索阶段”,其对营收的直接贡献还有待观察。与成熟的职业教育公司相比,海学的路径类似于“以教育为外壳的互联网公司”。东方教育有赖于民族校园和实体工作网络提供线下技能培训;其2024年上半年毛利率为51%,净利润率约为10%。移动教育植根于企业内部培训,现金流稳定但扩张缓慢;新华教育和中国教育控股的主战场是学历教育,资产重但盈利稳定。海雪与这些公司最大的区别在于,它几乎没有实物资产,但在销售方面投入最多。它追求的是“人的效率和投资回报率”的数学优化,而不是品牌资源或校园资源。如果说东方教育代表“制造逻辑”,新华教育代表“资产逻辑”,那么海学则更接近“算法逻辑”:精准投放、数据回流、AI优化驱动的劳动。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可扩展、可复制;但缺点也很明显——exce严重依赖广告预算和审核周期。当政策、算法或评估规则发生变化时,其增长就会遇到瓶颈。因此,和学上市后能否“走出验证周期”,成为真正的“职业学习平台”,将是决定其估值能否维持的关键。 Hixue.com的故事是当前职业教育行业的一个缩影:政策趋势、技术浪潮和市场逻辑交织在一起。规则提供了更高的上限,AI带来了更低的成本曲线,嗨学试图用算法的规范操作和效率来连接两者。它的高毛利润是真实的,它的风险也是真实的——增长放缓、客户获取量高、收入波动以及人工智能实施的不确定性。它就像一面镜子,折射出“后双减时代”职业培训企业的共同命题:教育生意越来越像技术,技术的想象是由教育的现实重构的。未来三到五年,决定喜学成败的或许不是能否继续提升毛利率,而是能否在高利润之外找到新的增长逻辑——一种不依赖流量输送,而是能够基于教学质量和口碑进行自我转型的逻辑。届时,职业教育将真正向“应试经济”、向“终身学习”转型。返回搜狐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