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活节岛位于太平洋,距离智利海岸3500多公里,被当地当地人称为拉帕努伊。几个世纪以来,这个偏远地区因其所发展的岛屿文化和最引人注目的艺术品——摩艾石像而令人们着迷。这是2024年4月5日在智利复活节岛拉帕努伊国家公园拍摄的“摩艾”石像。新华社记者朱宇波 摄 由火山岩雕刻而成的巨型石像高数米,重数吨。它们的存在似乎与常识相矛盾:古代岛民如何在没有轮子、机械装置和驮畜的情况下从采石场运输到沿海平台并建造它们?一个多世纪以来,这个谜团引发了各种猜测,从木制雪橇的使用(这可以解释岛上所谓的森林砍伐)到未知文明,当然还有远古外星人的干预。摩艾石雕(R语言中“雕像”的意思)apa Nui)大约始于公元六至九世纪,处于拉帕努伊文化发展的早期阶段。然而,这些雕像的建造和运输的鼎盛时期是在公元700年至1600年之间,并在15世纪和16世纪达到顶峰。此后,雕像的生产突然停止,采石场被废弃,可能是由于岛上各派之间的内部冲突。当欧洲人到达时,岛民对雕像的意义、目的和结构只有模糊的记忆。根据他们的口头传统,雕像是从采石场“步行”到放置地点的。由此产生的谜团吸引了一代又一代好奇的头脑、学者和好奇的投机者。 2024年4月5日,游客在智利复活节岛拉帕努伊国家公园的“摩艾”石像拍照。新华社记者 朱玉波 摄 今天,考古学家卡尔·P·李波和特里·L·洪进行的一项新研究ter从科学的角度解开了这个谜团。这些石像并不是被拖拽或组装的,而是实实在在地“步行”到了目的地。通过高分辨率三维模型、全尺寸复制品的现场实验以及对考古资料的详细分析,研究人员证实拉帕努伊人对摩艾石像的设计非常巧妙,让它在没有任何支撑的情况下通过垂直摆动运动,即由绳子控制的锯齿形晃动来移动。该研究发表在专业期刊《考古科学杂志》上,是两位学术伙伴十年研究的最新成果。 2012年,莱博和亨特首次提出“行走的摩艾”假说,认为摩艾的形状暗示着垂直交通。为了证明这一点,他们制作了这座 4.35 吨重的雕像的精确复制品,并让它在夏威夷“行走”进行现场测试。现在,这项新研究进一步支持了最初的假设并否定了之前的假设通过分析962座MOAI雕像的数据,消除了之前的疑虑。一些怀疑论者认为,该岛不平坦的地形阻止了摇摆运动,或者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绳索存在。但对地形的评估表明,该路段避开陡坡;地下的植物纤维足以制作一根坚固的绳子;雕像上的天气模式与长时间垂直暴露一致,而不是水平暴露。 2018年7月7日,夕阳照亮了智利复活节岛首府安加罗阿附近考古遗址的“摩艾”石像。新华社记者 王培乐博 摄 亨特的研究证实,“摩艾行走”方法不仅可行,而且高效,与拉帕努伊人关于石像从采石场“行走”到目的地的口头传统一致。事实上,只需要一小群配备光纤绳的人就可以移动这些庞然大物如此。拉帕努伊人创造了一个巧妙的设计,将雕像的重心置于与摇摆一致的位置:宽阔的 D 形和向前的姿势。通过同时拉动绳索,雕像会倾斜、下落并从一侧弹到另一侧,每次前进的步长可达一米。在这项新研究的测试中,一个 4.35 吨重的复制品在短短 40 分钟内移动了 100 米。 “一旦让它动起来,一点也不难,事实上人们用一只手臂就可以拉动它。这样既省力,又移动得很快。”李波解释道。困难在于启动,即让石像开始摆动,但物理原理解决了这个问题:石像越大,这种方法越稳定,是移动如此巨石的唯一可行的解决方案。这是2024年4月5日在智利复活节岛拉帕努伊国家公园拍摄的“摩艾”石像。新华社记者朱宇波 拍摄成功的关键其形式被研究人员称为“运输中的摩艾”。在编录的 962 座摩艾石像中,有 62 座被遗弃在横跨岛屿的古道旁,这提供了重要的线索,因为它们没有以最终形式保存下来。这些标本显示出向前旋转角度和 D 形底座。这些特征并没有出现在后来放置在祭坛上的石像上,说明它们在到达目的地后还被进一步改造和完善。摩艾石像的设计并非偶然,而是适应拉帕努伊火山地形的古代工程杰作。宽约4.5米的古道,断面呈波纹状,起到稳定导向作用,降低了雕像坠落的风险。从照明痕迹到口头传统的考古证据与 LBO 和亨特提出的模型一致。研究揭穿了大规模砍伐森林、奴役劳动甚至内部干预等猜测。返回搜狐查看更多的